在这里,你仿佛遇见了自己在平行宇宙中的倒影:
在这里,一整墙的元素周期表会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你还可以进入天和号核心舱的1:1模型,亲眼看一看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生活的场景:
这里就是目前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先来一波美照:
上海天文馆将在7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我有幸提前入馆参观,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展览亮点。如果喜欢,下周记得买票!
能“摸”到的天文体验
上海天文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极为丰富的交互式体验。除了图文科普展板、陈列展品之外,可互动的展品超过50%,你可以操作各种各样的仪器,亲自探索宇宙的奥秘。
引力展区的地面和墙壁上投射有蓝色线条,随着路过行人靠近,线条会扭曲变形。这是在展示广义相对论中的“有质量物体附近的时空会发生弯曲”。你可以尽情地在线条上蹦跳,看着脚底的时空不停地扭曲变形,仿佛你就是宇宙中的一颗致密的中子星。
有个桌子上并排放了8个看起来一模一样的苹果,拿起来掂量掂量,每个苹果的重量却不同,有的轻得好像空心,有的重得像铁球。这是为了表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重力加速度(g)相差很大。你猜,最重的苹果,代表的是哪个行星?向果壳发送【重力】查看答案~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是如何诞生,又最终会如何衰亡?赫罗图会满足你的想象。在屏幕上任意选择一颗恒星,墙壁上的赫罗图投影会出现恒星从形成到膨胀再到最后坍缩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一颗恒星以超新星爆发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将是宇宙中最为明亮壮观的景象。
还有文章开头的元素周期表,可以说是我见过的元素周期表中最炫酷的一个。元素框内,展示了一些常见元素代表的实物;移动墙壁前的操作杆,选择大气、人体等不同的环境,表上的元素颜色还会发生变化,颜色的深浅就表示元素的丰富程度。比如选择地壳,氧硅铝铁钙的颜色就会变成最深。
天文馆还展示了中国最新的航天成果,这里不仅有嫦娥五号和玉兔二号的模型、还原了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工作的场景,还1:1复刻了今年4月发射成功的天和号核心舱。你可以进入舱内感受下航天员起居、健身、饮食以及控制飞船的日常生活。
场馆里的交互式体验绝不仅仅于此,你还可以在夜空肉眼可见的恒星中寻找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体验用激光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感受星系在膨胀的宇宙中飞速远离……
举世罕见的珍稀藏品
上海天文馆还展出了众多珍稀藏品,比如在家园展厅的陨石展区,陈列了约70件著名陨石。
长兴陨石在1964年坠落于上海长兴岛,是唯一一颗上海地区的目击陨石(有人目击坠落过程的陨石),天文馆收藏了陨石中最大的一块,重达21.4千克。
展出陨石中最亮眼的,是阿根廷的埃斯克尔橄榄陨铁。橄榄陨铁内嵌无数晶莹剔透的橄榄石,是陨石最稀缺的种类之一。埃斯克尔因其饱满通透的颗粒和闪亮耀眼的色彩,被称为“橄榄陨铁之王”;天文馆展出的大切片更是举世罕见。
陨石展区同样有着趣味十足的互动设备。你可以亲自尝试鉴别陨石,通过移动操作杆在几块其貌不扬的石头中找出真正的天外来客。陨石展柜旁边的玻璃柜里,还简单地模拟了陨石的撞击。按一下按钮,顶上就会掉下一个小铁球,砸到下方的面粉里留下“陨石坑”,上方的屏幕还会慢放小球砸在面粉上的过程。
天文馆展出的天文学古籍中,也有一件尤为珍贵的藏品——牛顿的《自然哲学的科学原理》英文第一版原件。《原理》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牛顿正是在这本书里提出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上海天文馆在场馆布置、叙事顺序等设计上也展现出精细的设计。俯视天文馆主展馆,螺旋线条象征天体的运行轨道,而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转穹顶三个圆形元素暗含着三体结构。
上图左下方,就是球幕影院。阳光透过球幕影院边的透明环形天窗,会在地面形成光斑,光斑将随着太阳方位不同而移动。在夏至的那天、太阳最高那刻,光环会准确地嵌在下方圆形区域。点击下方视频,可一探究竟。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怎样能让人真切体会到宇宙的尺度之大、历史之长呢?
展馆先用10的N次方来表现宇宙的尺度,摆放了十几个由小到大的玻璃柜,每个柜子代表一个空间尺度。氢原子是10的负10次方,人体是10的0次方,银河系是10的21次方,而目前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最大达到了10的26次方。
接着,展馆采用了年历的形式,把宇宙迄今为止138亿年的历史压缩到一年,还标注出了每个月份发生的大事件。1月1日,宇宙大爆发;9月9日,太阳诞生;9月14日,地球诞生;直到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璀璨的人类文明才出现。与宇宙相比,人的历史在时间长河中不过是短短一瞬。